--- 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科研情况汇报
教科研室 杜彦
新一轮课改,特别强调校本研究,而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良好校园学问氛围的重要方式。务实的课题研究是教师由“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今天我讲话的内容分四个方面:一谈谈中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二先容一下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三总结一下我校近几年课题研究的情况,最后汇报一下我校承担的市局直抓的十一五规划的省级课题”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一.中学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1.课题的提出有助于教师系统、全面地认识教学中出现的突出性问题。从而使教师在问题面前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掌握,由消极对待转向积极应对。而不是听之任之,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对问题不察觉、不警惕。象 “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 课题的提出,就会使教师认识到学生成绩的好坏并不主要取决于智力的高低。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大多数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何运用评价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大家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2.课题的研究激活了教师的思维。对课题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使得教师开始关注所研究的问题。教师的活动也有意识的与课题所研究的问题产生了联系,教师开始思考问题、钻研问题,并想方设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交流教师之间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并在某些问题上得成了共识,这些共识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有矛盾与困惑。所有这些都在不经意之间激发了教师的思维,如果没有课题的提出与研究教师就不会认真关注问题,更不会有研究问题的行为。而面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就可能长期陷入被动。
3.课题的研究使得教师同课题一同成长。有了课题的提出教师才更加关注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课题的研究才会使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而教师的不断调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使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育人能力不断进步。教师的其他能力也一并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教师在同课题一同成长。
二.中学教师怎样进行课题研究
1.确立课题
(1)进行课题研究,首先要确立课题,而课题研究是以问题为载体的.但是问题本身又是怎么来的呢?它来自研究者的询问、发问与追问。教师只有养成向教育教学日常生活询问、发问与追问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教育教知识题。但是教师职业本身的相对封闭特性和教师日常生活的重复性特征却容易使得教师对他自身所面临的问题熟视无睹,当问题习以为常地不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问题就无疑成为天方夜谈或痴人说梦。课题研究更是无从谈起。其实,从不同角度可以把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问题指向和层次来分,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理论问题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即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实践问题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操作问题,实证问题。
课题的形成是一个由感觉到、意识到的问题经过概括、提炼、转化到确定问题的过程,确定问题意味着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思考的对象,对问题的探究已经成为研究者的行为和工作。从教师角度而言,研究课题的确立要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学科背景。课题要与自己任教的学科相关联,从而使课题研究活动与日常的学科教学活动合二为一,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教学化”的理念。第二经验基础。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凭空进行,教师原有的教学、研究的经验和基础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必备条件。第三,兴趣爱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有的教师喜欢探究学科本身的问题,有的教师乐意思考教学过程的问题,有的教师则对学生及其成长感兴趣,课题研究要是能反映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则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第四教学意义。教学意义是研究课题的价值定位。研究课题应该围绕教学活动中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来确立,从而使课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第五实际可能。课题研究对研究资料、人员素质、时间投入、学术环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要积极营造研究氛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研究课题的确立一定要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2).规划课题与个人课题
规划课题一般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分为国家、省、市、区(县)级课题等,由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各级教育科研部门进行规划、申报、评审和管理。规划课题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并具有较强的宏观性、前瞻性和理论性,其研究偏重学术性、政策性和普遍性,与基层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一定距离,与他们的实际需要往往也不相吻合,因而缺乏针对性和引导意义。大家现在所进行的课题研究多数属于这种情况,正因为偏离大家的教学实际,所以也是老师们一谈课题研究就会说”假大空”的重要原因.
“个人课题”一般是指由教师个人独立或教师小组合作承担的课题。它是一种切合教师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的、对改进教师自己教育教学有用的、能够促进教师自己专业发展的课题。
“个人课题”具有以下特征:①从研究目的看,“个人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大家在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大家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大家研究的都是真实的课题和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②从承担者的角度看,“个人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引导。③从研究内容看,“个人课题”一般是小课题,小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④从研究方法看,“个人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⑤从研究成果看,“个人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
规划课题自上而下,个人课题自下而上。当然,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的划分绝不是截然的,规划课题进入学校层面,就会转变或分解为许多教师的个人课题;而个人课题经过发展、提炼、总结也可以升HUAWEI规划课题。对大家教师而言,重要不是课题的级别和类型,而在于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校本课题研究的灵魂。
2.课题论证
课题前期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自我反思性的研究,是关于研究的研究,其目的是确立和奠定课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课题论证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目的论证、背景论证、基础论证。
3.课题的设计
课题设计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的研究的整体框架、基本结构和主要流程,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相对完整、周密的策划和安排,从而在研究过程的展开之前就能够相对清晰地把握研究的全部过程和预期的研究成果。
4.方法的选择
(1)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目标实现后的表述和呈现方式。
(2)方法必须与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的性质匹配,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恰当的方法。
(3)方法的种类:
教育调查法:应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目的、
有计划系统地收集与课题的目标和内容有关的问题。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并证明课题的理论与方法。
个案分析法:主要以追踪个案的形式观察分析典型事例,从中归纳出一般规律
行动研究法:运用实验和实践法进行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当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时,要考虑方法之间的逻辑顺序。
5.课题研究的过程
(1) 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分析归纳。
(2) 现状调查、积累个案,分析归纳。
(3) 总计反思、建构模式,提升理念。
6.撰写研究报告
在上述工作之后,教师应该撰写一份相对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其构成主要包括:①课题提出的背景;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已有研究成果;④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这是一般的体例,切忌将其形式化和绝对化,写作过程也要避免“科学化”、“客观化”的纯理性论述,要积极采用生活故事和经验叙事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突显课题研究的人文性、个体经验性,反映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常识,使研究报告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动态过程,它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的趋进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我校课题研究的情况
课题名称 |
级别 |
进展情况 |
参加人员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国家级 |
已结题 |
李艳丽周晶王福义 |
21世纪报刊英语教学学法探讨 |
国家级 |
已结题 |
英语组 |
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资源开发研究与探讨 |
国家级 |
已结题 |
政治组 |
创新作文协作 |
国家级 |
已结题 |
语文组 |
新基础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教材开发的研究与试验 |
国家级 |
已结题 |
地理组 |
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 |
国家级 |
中期结题 |
各教研组组长 |
素质教育与命题 |
国家级 |
正在研究 |
闽炜等 |
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 |
市级 |
正在研究 |
万露明何春艳等 |
中学历史教师创造性教学研究 |
省级 |
正在研究 |
历史组全员 |
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与实验 |
省级 |
已结题 |
政治组+唐棣 |
外语教育评价 |
省级 |
阶段结题 |
外语组全员 |
英语报刊教学的综合研究 |
国家级 |
中期结题 |
外语组 |
三.新课程发展性评价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从2006年秋季开始,辽宁省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高中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新课程给评价带来了挑战和新的课题,在此种情况下大连市教育局设立了与新课程有关的十个课题, 象学分管理,校本课程研发,等并给予了专项资金的保障,每个课题每年拨研究经费5万元, ,我校在陈校长的组织下,先后召开了两次班子会,研究和确定我校申报的课题,经过讨论最终决定申报<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这个课题.与我校同时申报这个课题的还有开发区1中,开发区得胜高中和大连市第3中学,于是大家四所学校由我校牵头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1.本课题的提出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因为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使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而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总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当前课程评价过分关注学生评价的导向和监督功能,对于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性功能认识不足,没有有意识地通过评价活动激励学生的发展,诊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学生的发展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设立了此课题,为大家搭建了一个研究学习的平台
2.本课题的提出为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以及专业化发展搭建了平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评价改革立足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直接影响了课程的改革的进程甚至决定了改革的成败,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评价中用到的成长记录袋、表现性评价等新兴评价方式还比较陌生,不知道如何在实践中实施学业成绩和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而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不但是教师能了解和使用,同时也会提高教师的科研研究能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并与校本研训相结合,转变教师的观念,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2.通过制定适合、恰当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为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3.通过四校联动,进一步加强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三)研究内容设计及分工
1.学生学业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大连市开发区一中承担)
2.中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评价模式的研究(大连市第三中学承担)
3.学生成长档案袋评价体系的研究(威尼斯9778网址承担)
4.学生行为习惯评价体系的研究(大连市得胜高级中学承担)
四.我校承担《研究性学习评价》课题的研究情况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为了切实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确保课题研究的按期完成,学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安:
项目负责人: 陈凤仁(校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具体负责学校制度的建立健全;
成 员:杜彦 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和协调
何春燕、霍玉侠、姜雪俊、万露明、孙秀秀负责“档案袋评价”的构建和实施
马霄平、闫琳琳、陶慧敏负责资料的收集、归纳与总结
2.理论学习.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的论述,及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有关新课程评价的理论. 查找相关的资料,并编印成册
3.专家引领,传经送宝。
07年七月初课题组请来了大连市教科所的梁卫所长,从“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教师应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步骤”三个方面进行了引导。同时,结合具体的课题,从课题的选定、方案的制定、材料的整理及报告的撰写等方面为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作了详细的引导。专家讲座贴近教师的实际,操作性强,所讲的就是广大教师想了解的,所以,整个听课过程教师们都很投入,认真地做着笔记,此次报告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强大的思想震撼。
4.开题论证
由教科研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成员于07年八月对该课题进行开题论证。评审组成员认真听取课题《研究方案》汇报及相关情况说明,仔细查阅有关资料,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研究方法科学、得当,研究过程步骤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理论依据充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用性。
5.问卷调查
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它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基于以上目的积极开展问卷调查工作,了解学生更期待一种什么评价方式,从那些方式评价,本课题组设计了《我希翼研究性学习这样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调查表》的调查问卷,通过并对全校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总结分析了这次调查活动的情况,并完成了调查报告。
6.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座谈交流
课题研究是一种典型的协作,大家立足“课题”引领,构建交流的新平台。适时召开小型的课题研究研讨会,认真整理研究过程和研究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调研课题的研究情况,督促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整理研究的资料。
在后续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家会扬长补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愿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和谐共生!
愿教师教育因创新而生动,教师成长因科研而灿烂!
愿教师教育的最高境界“不训之训”在现实中得以生成!